為什麼用這個字來當作標題
我用這個字來形容有意識地去限制idea的流動
我常常跟Webber在討論唱歌的東西
他很討厭我用包來形容他的歌聲
可能包這個字聽起來讓人覺得很刻意 很做作 很油
我之所以喜歡綺貞老師的聲音
還有盧廣仲的聲音
是因為我覺得他們的聲音是很直接的
沒有經過什麼修飾
但是又很好聽 沒有很強烈 卻是淡淡地傳達情感
Webber會覺得他們沒有真的用很多技巧或是怎樣
而比較喜歡技巧派的
真的把唱歌當成唱歌的
比如說 梁文音 vs 曾沛慈
是曾經我們拿來討論這個問題的例子
不過這兩個的話
我也會選梁文音就是了
去紐約玩的時候
跟天惠討論了一些設計的想法
或許所有藝術 設計 音樂 美感的表現背後的概念是類似的
對我來說是寫歌
對天惠來說是做設計
我們都發現在創作的過程中
隨著我們看了越多 做了越多之後
我們都會去包裹我們的作品
在我寫歌的過程中
我會不敢放任那個旋律線去亂跑
而會在他還沒有發展到超出我的控制的時候
就把他拉回來
所以我的歌就會有某些人的歌的影子
這沒有什麼對或不對
只是一個觀察的現象結果
天惠也說他現在做設計
會知道要怎麼去修改
才是他老闆喜歡的樣子 或者是可以接受的樣子
我想這個概念應該是類似的
不過也可以說是
這整個過程我們現在處在的某個階段
創作有人說有三個階段
見山不是山
因為我們什麼都不懂
然後可以任由我們的idea亂跑
也不care他的結果會怎樣
見山是山
隨著我們投入了一些時間
我們知道這領域的人都在做些什麼事情
我們會試著模仿
並且模仿也的確是一個正確的過程
見山又不是山
等到我們融會貫通所有的東西
就會開創出個人的風格
所謂的個人風格
可能就是我們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各種我們之前體會過的喜歡或不喜歡東西的大集合
在建立出個人的風格之前
我們還有很多努力要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